近日,我院代謝性疾病中醫(yī)藥調控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劉貽堯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《Advanced Science》(中科院JCR一區(qū)Top期刊,2021年影響因子16.806)上發(fā)表了題為《Cytotoxicity of metal-based nanoparticles: from 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evaluation to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》的長篇綜述論文,系統(tǒng)地從機制、評價方法和病理表現(xiàn)方面總結了金屬基納米材料毒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。
金屬基納米顆粒由于其優(yōu)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質,在生物和醫(yī)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。然而,它們的廣泛應用也增加了生物個體的暴露風險和潛在的生物學毒性。劉貽堯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從事腫瘤細胞力學與力學生物學、腫瘤微納醫(yī)學工程等交叉學科的研究。該文針對金屬基納米顆粒的細胞毒性展開了探討,聚焦細胞毒性的關鍵信號通路以及不同評估方法的原理、優(yōu)點和局限性,描述了一些典型的金屬基納米顆粒相應細胞毒性的病理表現(xiàn),并對目前金屬基納米顆粒所面臨的挑戰(zhàn)指出了一些未來的可能研究方向,以加強更安全的金屬基納米材料的研究,盡量滿足其在衛(wèi)生健康領域的廣泛應用。

圖1.金屬基納米材料毒理學研究

我院博士后熊培政為本文的第一作者,我院代謝性疾病中醫(yī)藥調控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為第一作者單位,通訊作者為劉貽堯教授、汪紅波博士和熊培政博士。
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(U19A2006,12132004,52003037,52102340)等項目的資助。